|
亩产论英雄!产业园区的震荡与变革!时间:2021-04-20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展开。 然后,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 如果了解浙江方面所说的“亩产”的含义,你就会对这种默契表示由衷的赞叹。因为,这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响应。 以前是规模为王,现在是单位产出为王。今后,“亩产”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潮流。论亩产的不再是农产品产量,而是GDP、工业增加值等等。它预示着中国自1986年开始采用的GDP指标退居次要,中国经济发展隐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的考量标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01 浙江省这一举措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猜猜这出大戏的最终结局—— 大而不强的虚胖企业会死得很难看; 小而精的企业成为最大赢家; 低档次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比环保治理更严峻的挑战; 二八原则、马太效应加剧; …… 如果以前说GDP,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多”或“大”,那么现在提“亩产”能产生的直接联想则是“精”。 浙江这次最狠的地方在于,这是一套思虑成熟的系统方案。 据报道,到2020年,浙江将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等主体根据亩产效益进行体检,体检的结果影响企业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 “亩产效益”体检涉及三类主体,包含全省所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特色小镇则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 体检项目细致入微,有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亩均营业收入等不同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分成高中低几个档次。 最后,将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扩大差别化价格实施行业范围,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 简单说,就是亩产效益高的企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比如说, 排污权指标多给一些 用地面积批大一点 金融信贷倾斜一下 水电气费用可以价格低一点 …… 只有亩产效益高的企业才能得到政策倾斜,以此解决过往多年资源要素配置中的错配、低配问题。 一场关于产业园区大洗牌的震荡,也即将汹涌而来。 02 翻开各个地方的区域规划,动辄就是“产业集聚区五年达到千亿产值”,“年产值超百亿企业超过多少个”……口号震天动地。不管多大的困难,都阻碍不了地方追求规模的痴心。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只要产值能上得去,哪管它背后洪水滔天。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年末GDP成绩单漂不漂亮才是关键,很少会去关心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劳动生产效率,甚至极端的情况下,环保还可以为企业生产稍微让几步。 橙园区曾经报道过有的高新开发区虚报GDP,后来又自爆造假的案例。这样的怪事,在过往的逻辑下确实存在。当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时,“亩均论英雄”,提升土地集约,推动高新区、开发区由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产业园区明确建设发展新导向、形成新逻辑,替换新的坐标体系。 03 2017年4月份,浙江省发改委、经信委等十几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对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今年1月开始,改革对象扩及所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产业集聚区等。 如果刚开始还只是各地小试牛刀,如今已是举全省之力改写出另一番游戏规则了。 从2014年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开始算,浙江的亩产论英雄改革已推进了整整三年。而且层层递进,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可供复制的经验。 2017年8月29日,苏州市政府公布,未来三年内,苏州将全面推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完善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 “亩产论英雄”,考量着产业园区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它倒逼产业园区挖掘盘活有限空间资源,挖掘存量做增量;清退产能落后、不符合生产安全要求、不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低效利用工业用地的企业,将高端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它指出园区要着手绘制的“热力图”,在标注园区所有企业位置、相关产业数据指标的同时,配以菜单式功能,以深浅不一的颜色代表不同热力辐射形式,形象展示不同产业板块的税收、创新等指标,对“低产田”和“高产田”予以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这一路径性价比更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更高。 上一篇产业园区未来六大发展趋势下一篇东莞:产业地产“新大陆” |